banner
NEWS LETTER

有感而发(一)——《活着》作者:余华

Scroll down

「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,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,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,就不会不高兴,耕田也就起劲啦。」

今天不知怎么想的,忽然有兴致将余华的《活着》看完了,我本以为这篇小说会看些日子,没想到一口气读完了还不知不觉。12万字下来有人说像初中生记流水账,也有人说是文字功底强结构紧凑。作为一个理工男我自认是没有什么文学功底,就不去评价这些方面内容了,只是想简单分享一些主观的感受。

福贵的一生命途多舛,作为读者看来也许有些荒谬离奇,亲人接连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离世,“苦根是吃豆子撑死的,这孩子不是嘴馋,是我家太穷,村里谁家的孩子都过得比苦根好,就是豆子,苦根也是难得能吃上。我是老昏了头,给苦根煮了这么多豆子,我老得又笨又蠢,害死了苦根。”。福贵到最后仅剩的外孙也被豆子给撑死了,在此之前有他被气死的父亲、病死的母亲妻子、被无良医生抽血抽死的儿子、产子大出血去世的女儿和被石板夹死的女婿,这还不够荒诞么?我想可能是写得是有些刻意营造苦难,但我觉得现实生活只会比艺术作品更加荒诞。这一点在余华的另一部作品《许三观卖血记》中也有所体现。余华曾在采访中说:“1995年我出版了许三观卖血记,大概是两年以后或者是一年多一点,河南那个艾滋村的那个事件被媒体曝光了……所以当时有一位经济学教授就跟我说,说你是不是有预见性的,你总是在这个事件的前面。…….所以我并不是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人,我是只不过是把已经走过的时代写下来而已。”我虽然并没有书中主人公福贵那样凄惨或者说是曲折的经历,但也见过不少现实中发生过的荒诞事件了,所以尽管在阅读过程中我有感觉到这本书中的故事“戏剧性”有些强了,但是似乎也能理解。

福贵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直至家财挥霍一空、父亲气死他才清醒,后来又经过国共内战、大炼钢铁、文革饥荒以及亲人离去一系列的苦难,这时他好像明白了活着究竟是什么。书名叫《活着》可内容写的都是死亡,阅读完后会有一些压抑的感觉,但是我想活着就是如此。也许有人出生就在终点,过着衣食无忧富足充实的一生,但是大部分人努力活着就是为了活着,就像后来的福贵。究竟是“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,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,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,就不会不高兴,耕田也就起劲啦。”还是“我怕我知道只有自己活着,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我,我听到还有别的人也活着,就不会不高兴,活着也就起劲啦。”

「今天有庆,二喜耕了一亩,家珍,凤霞耕了也有七、八分田,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。你嘛,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,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。话还得说回来,你年纪大了,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。」

也许这本书确实有些流水账的意味,也许在纪实的写法下去营造苦难很难引起共鸣,这些我觉得都无所谓,读完了心理会有一点起伏、头脑会有一些思考,对于我来说就不算浪费时间。最后,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本书,但也不讨厌只能算是普通,也许我还需要多看些文学作品提升一下自己的鉴赏能力吧。

其他文章